【结题展】《桂韵悠扬-石刻艺术在文房产品中的创新应用研究》结题汇报展
展览海报
项目名称:桂韵悠扬——石刻艺术在文房产品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项目指导老师:黄珊珊
项目主持人:林子豪
项目成员:董伟伟、陆震宙、路家兴、金增涛、黄桃颖
项目编号:S202210607094X
项目级别:自治区级
桂林石刻,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繁荣于明清,绵亘千年。据统计,桂林现存自隋朝至民国的摩崖石刻近2000件、近200万字。这些石刻跨越时光,千百年来向世人再现着桂林当时的民俗风貌,弥补了史书记载的不足,订正了文献记载的谬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可以说,桂林石刻是中华魁宝,是文化桂林最具特色的遗存之一。
但艺术价值如此之高的文化资源,现如今也面临着因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字体难以辨认等传播窘境。因此我们依据桂林石刻历史来源,选取石刻拓片中的图案,将其勾勒、渲染至文房产品中,并设计出概念图,再结合篆、隶、楷等书体创作出书法、国画作品,从而对这些文房产品功能加以说明。将独特的地域风格与民族特色的图案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实用价值,也对保护传承这项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大有裨益。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桂林石刻因山水而生发,山水亦借石刻而闻名。巍峨的山壁上,那些苍劲有力的摩崖石刻,沉静而生动地诉说着桂林的历史。我们将桂林石刻艺术应用于文房产品设计中,也是以另一种方式传承这项文化遗产。让石刻文化绽放异彩光芒,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指导老师寄语
该项目从中华文化魁宝——桂林石刻艺术在文房产品中的创新应用出发,从产品的LOGO设计图到文房产品礼盒封面和内贴面图设计,将独特的地域风格与民族特色的图案融合在一起,并实践生产出实物。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具有切实的应用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项目中有所收获,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黄珊珊
项目研究目的
本次展览共包含两部分:一是对本次项目考察的学习和实践探索,小组成员参观金石传拓展览,从大量的石刻拓片中寻找灵感,并与学长们、老师们多次交流讨论;二是根据考察结果,结合自身创作所长,将拓片图案运用到创作中。这些作品包含了国画创作、书法创作等多种形式,是我们每个人通过此次项目考察所呈现的成果。既体现了扎实的书写功底,也显露了些许的艺术个性,从中可以看到在表现形式上的初步探索和艺术观念上的追求而进行的新尝试。虽然这些作品略显稚嫩,如在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仍存在不足,但这也是我们现阶段艺术自我修养的摸索,也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我们依据创作的作品,利用现代媒介技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设计出“桂韵悠扬”系列文创产品。本次研究望能唤起公众传承石刻的自觉性,这才是石刻文化经久不衰的助推力。
林子豪同学作品
研究经过
项目小组成员首先赴欧冠官方网站/漓江画派学院二楼掇英馆观看金石传拓展览,然后小组成员在网上搜集金石拓片资料,后选取拓片中传拓的精美图案,把这些精美图案采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设计,制作出产品的logo设计图,然后用国画和书法进行创作文房产品概念图,设计出文房产品礼盒封面和内贴面图,并精心挑选商家进行生产出实物,现将logo设计图和礼盒封面进行展示。
金增涛同学作品
路家兴同学作品
黄桃颖同学作品
陆震宙同学作品
砚台设计图
镇尺设计图
笔筒设计图
毛笔设计图
LOGO图案
产品实物图
砚台
笔筒
镇尺
毛笔
书签
礼盒套装
结语
本次展览是我们五个人在指导老师黄珊珊老师辛勤指导下共同努力的成果,在这次项目研究中我们也是借此机会使得项目组成员更好地去熟悉彼此,虽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多次遇到困难到想要放弃,也因为许多问题发生过争论,但好在小组成员们彼此团结协作,不断磨合各自的缺点。我们始终铭记这做这次项目不仅是对我们本科学习期间的一次检阅和汇报,更清楚的知道这是一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荣誉,相信通过此次的展览,能使我们小组成员清楚意识到自己在艺术创作领域存在的问题,也能够为自己未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时留下宝贵的合作经验,经过这一次项目我们也认识到团队写作的重要性,个人的才能固然重要,但如何与人协作才是大道,我们相信未来的我们将会更好.
在此,我们再次感谢所有给予我们辛勤指导和鼓励的领导、老师及朋友们,吾等生性愚钝、学识浅薄,望各位同道多多指正,以期待更好进步!